“摘穷帽”岂能成为“要官帽”的筹码?

 

  在某县采访一些扶贫干部时,笔者注意到,有的干部精神状态不太对劲。有盲目乐观的:认为好不容易摘了帽,现在留一小部分扶贫干部“打扫战场”,其他人可以“鸣金收兵”了。也有满腹牢骚的:没摘帽时干部要保持稳定,现在摘了帽,该好好“论功行赏”了吧,怎么还不提拔我?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在脱贫攻坚这一场艰难而持久的战役面前,扶贫干部无疑是主战场上最前沿的战士,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默默奉献,不仅让贫困群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更带领群众找到了致富的方向,拔掉穷根,摘掉穷帽,可以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扶贫干部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随着脱贫攻坚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有的扶贫干部开始飘飘然了,认为自己帮助群众脱贫既有功劳又有苦劳,于是“自恃功高”的向组织要“帽子”。怎么还没有提拔我?成为了不少扶贫干部在完成“摘帽”任务后“心心念念”的一件事。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邀功”心理说到底还是“官念”出了问题。不少扶贫干部潜意识里认为脱贫任务是自己本职工作以外的一份额外工作,干不好是能力有限,干得好自然要索求回报。然而,他们却忘了当干部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一宗旨,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是党员干部为官干事的根本所在,而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更是党员干部的本分和义务,岂有“邀功请赏”的道理?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脱贫攻坚的确是一件时间紧任务重的“苦差事”,而要完成这项差事,绝非洒一身汗、脱一层皮那么简单,既需要扶贫干部有充足的智慧,也需要他们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所以,倘若要论功行赏的话,身处脱贫第一线的干部理当享受鲜花和掌声,但这份“荣誉”更多的得到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赞美,而不是具体到物质化的奖励和功利化的职务晋升。
 
  “恪守为民之责,力行为民之举”是为官之本分。摘帽只是脱贫攻坚战迈出了重要一步,目标尚未完全实现,接下来的挑战更是不小,比如,脱贫群众摘帽是否彻底,是否有返贫的可能等等问题都容不得丝毫懈怠,仍需快马加鞭莫下鞍,撸起袖子加油干。希望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特别是一线的扶贫干部要及时转变“官念”,不能因为有了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更不能因为自己付出的多了一点,就向组织和群众要回报。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始终记住组织和群众将脱贫大计交于自己,既是一种信任亦是一种权利。更要始终相信组织和群众不会忘记、不会亏待任何一名真正为群众谋事干事的好干部。

上一篇:前10月国企收入利润双增长

下一篇:去一次能买一套房! 陆客涌入南极跃居第2大客源